距離海平面100公里的高度是條分界線,超出了這條線的地方,就叫太空。面對神秘又無窮的宇宙,人類為此做了很多努力。
而在漫長的航太史上,不僅僅只有人類的身影,一批批「動物宇航員」也曾被送上過太空。
160公里的外空,是活著的貓去過最遠的地方。
今天,小編就跟大家來扒一扒第一隻「宇航喵」費莉切特的故事。
流浪貓變身宇航後備隊員
Félicette(音譯「費莉切特」),絕對是一隻擁有傳奇命運的貓。
我們先看看這只宇航貓的照片,看上去就是一隻普普通通的奶牛貓。
原本,她只是巴黎街頭一隻普普通通的流浪貓,起初它連名字都沒有。
1963年她被動物救助中心抓走,起名為費莉切特,並與其他13只貓一起送到了法國航空醫學教育中心。
自此,年僅2歲的費莉切特與其他13只貓咪,一起從普通貓變成了「宇航貓」。
到了航空中心後,費莉切特獲得了一個新的名字(或許可以說是編號):C341。
小編這會兒突然想起了《無間道》,流浪貓咪被收進了警隊然後臥底到黑社會中……打住打住打住,這可是去探索正兒八經的外太空!
有了編號後,意味著它之後做的每件事都會被記錄下來。
雖然兩腳獸如此重視它們不是因為愛,而是因為希望有朝一日它們可以代替人類冒險……
這是人類第一次打算把貓送上太空?
錯!
1961年,法國航空醫學教育中心曾把3只小老鼠送上太空,1963年他們決定讓喵喵也試試。
然而這並不是人類第一次想把喵喵發射上外太空、
據悉,巴西在1958年就有這打算,無奈遭到動物保護人士的反對而放棄,那只原本打算發射的貓變成了這位負責人的寵物。
小編:我十分懷疑這位反對的動物保護人士就是他女兒。
而美國空軍在1947年就讓幾隻貓和鴿子參加「嘔吐實驗」,希望利用這項模擬試驗得出小貓在近似失重環境下的身體反應資料。
但未等美國人將貓咪正式送入太空,法國人就先一步將太空貓發射升空了。
小編科普時間:「嘔吐實驗」就是模擬太空失重環境的實驗,容易讓人嘔吐,所以起了這名兒。
於是乎,第一位「宇航喵」的重任,就落到了費莉切特身上。
上太空前的「崗前培訓」
上太空可不是說上就上的,「宇航喵」也要接受崗前培訓。
在培訓和選拔期間,所有的貓都有永久性電極連接到他們的大腦,以評估神經活動。
培訓時間長達2個月,期間它們都被固定在籠子裡一動不動,吃喝拉撒都保持這個姿勢完成。
研究員還對它們進行了挑選人類宇航員的訓練方法——高強度重力加速訓練。
訓練完後大家好像都還沒緩過來……
最終,法國人選出了其中身體素質最好、配合度最高、情緒最穩定的6只貓咪,組成了「6喵航太小分隊」。
並對它們進行了一系列手術,以最大程度監測並記錄貓咪身體技能的一切反映。
這些裝置所記錄的資料,才是這些貓咪宇航員飛天的真正意義。
為什麼最終選擇了費莉切特?
這是因為本來就打算最終只運送一隻貓上去,而最終的選擇有三個不同版本的說法。
第一個版本——也是流傳最廣的版本,是說本來是敲定一隻名為「費列克斯」的小公貓,研究員們還對它進行了不少單獨訓練。
但是!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,在即將出發的前一天,這只小公貓,逃!走!了!
研究員們找了大半天沒找到,最終實行Plan B——「替補隊員」費莉切特上場。
第二個版本——費莉切特從最開始就被選中,因為它從頭到尾都表現得最平靜且溫和,心理素質杠杠的。
小編:這看上去確實挺淡定的
第三個版本——因為研究所裡伙食太好,所有貓咪都超重了,只有費莉切特的體重在火箭的承重范圍內。
小編:裡面難道有「大橘為重」?
總而言之,1963年10月18日,費莉切特坐上了飛往太空的火箭,被發射到209公里的高空,成了世界上第一隻「宇航喵」。
在十五分鐘後,它又從太空折返,落在了撒哈拉沙漠。
費莉切特後來怎樣了?
費莉切特在撒哈拉沙漠平安落地,儘管看上去有點虛弱,但身體各項技能都很正常。
但是由於需要更加詳細地研究它身體的變化,三個月後,研究員對它進行安樂死,隨後進行解剖。
但是!故事並沒有到這裡就戛然而止了,費莉切特雖然為科學獻出了生命,但人們並沒有忘記它。
它成了法國的小英雄,佔領了當時全法國的報紙的頭版頭條和廣播,歐洲的媒體稱「費莉切特」
為「Astrocat」。
後來,很多小說、電影的主人公,都以它為原型,它的頭像還被印在科摩羅政府1992年發行的郵票上。
2017年10月,一位叫Matthew Serge Guy的藝術家決定在法國街頭為這只「太空貓」設立一個雕像。
邀請了知名的動物雕塑家Gill Parker來設計,並通過一家美國公益機構Kickstarter發起了一個眾籌項目。
2019年12月18日,費莉切特的紀念雕像終於在法國斯特拉斯堡的國際空間大學揭幕。
它敏銳的貓眼盯著天空,它曾經飛得比世界上任何一隻貓都高。